主讲人:郑利华 教授
主持人:李瑄 教授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23日上午 09:30-11:30
讲座地点:江安文科楼一区526会议室
主讲人简介: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古籍所副所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明代古籍整理与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代诗学思想史”、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明人别集丛编”等重大课题,著有《前后七子研究》《明代诗学思想史》《明代中期文学演进与城市形态》《王世贞年谱》《王世贞研究》等,主编《明人别集丛编》《王世贞全集》(合作)。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二等奖等奖项。
讲座内容简介:
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转型,驱使清人热衷于对明代展开“历史文化批评”,尽管不同对象存在具体的认知差异,但清代诗坛对于明代诗学系统,总体上质疑远大于认同,呈现某种抗拒的姿态,凸显了一种文化的代际冲突。其中既体现了明末清初以来意识形态作出的调适及道德主义的抬升,也反映了清人的文化优越感和自信心。有明诗界特别是七子、公安、竟陵诸派的相继崛兴,分别担当革命性的变革角色,展示了各派诗学立场趋于极端化的倾向,这也增加了清人对明人诗学话语的负面认知。同时,清人或以重新塑造而非决裂的方式,理性对待作为历史遗产的明代诗学,慎重鉴别其中的得失所在。这除了源自明清诗学承续历史传统的同源性接受,更是清人基于特定文化诉求和各自审美趣味作出的一种抉择,显示清代诗坛加强自身理论建设的自觉性,并推助清代诗学系统趋向更为圆熟、周密、理性的境地。
主讲人照片:

支持学术签到!